021-61555231
手机:138-1614-7716
我国专家对远古鸟类的研究 我国专家对远古鸟类的研究,我国鸟类研究专家刘智成逝世一年后,对于化石的描述文以侯连海和刘智成的名字发表,因标本发现在甘肃省的玉门甘肃鸟,甘肃鸟化石保存的是一较完整的左后肢,它有长的脚趾,第Ⅳ趾加长,这是现代生活在岸边的水禽所具有的特征。估计甘肃鸟可能有鱼鸟那样的牙齿和头型。它启示我们,生活在岸边的水鸟类适应性辐射开始得比较早。1996年,菲多西亚在他的《鸟类的起源和进化》一书中,第一次依据化石复原了甘肃鸟的生活场景,可以看出甘肃鸟的重要。 2000年前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层古生物研究中心与甘肃省地矿局四院的古生物中心合作,开始工甘肃省昌马盆地进行考察和发掘,考察历时多年,采集到大批的脊椎动物化石,其中包括植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众多保存完美的鸟类化石。2006年6月,尤海鲁、李要大庆等学者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甘肃鸟的研究报告,其中论述了甘肃鸟与鱼鸟的生活方式十分接近。它们都是善于潜水的鸟类,有较发育的后肢。足趾间有蹼,长有牙齿,以捕食鱼虾为生。甘肃鸟生活在早白垩世,比北美晚白垩世的鱼鸟要早两千多万年。 我国专家对远古鸟类的研究,闫志友是辽宁省朝阳市胜利乡梅勒营子村的一们村民,也是一们业余化石爱好者。1987年,他在村后的山坡上采得一块鸟的化石,并通知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检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恐龙专家赵喜进。几年前,闫志友曾给赵喜进送去过一只鹦鹉嘴龙头骨化石,走喜进也到过梅勒营子村进行过调查,所以闫志友得到这块化石后马上给赵喜进写了一封信,希望赵喜进来取走化石。 可异的是,赵喜进因忙于工作而未能给闫志友回信。于是闫志灰就将得到化石的消息告诉了北京自然博物馆的饶成刚和李建军。饶在刚接到信后大喜过望,立刻启程赶到梅勒营子村,找到 了闫志友。当时的朝阳市经济还很落后,晚上连电灯都没有,饶成刚只能在昏暗的油灯下翻来覆去地看这块小小的标本,加之化石较小,所以当晚没有看 出有什么大奇特的地方,第二天,饶成刚以不到1000元的费用将化石征得。随后,他把化石带回了北京,交由北京自然博物馆收藏。1990年,饶成刚带化石到了美国芝加哥大学,与芝加哥大学的塞里诺共同研究。